“徽杭古道”,一个很好听的名字,一条历史悠久的商旅之道,它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鱼川村,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浙基田,全程约
“徽杭古道”,一个让人浮想的名字,一条冠名如雷的线路, “中国十大徒步古道”、“华东第一徒步线路”等等,使我有一走古道的冲动。
明代抗倭名臣、兵部尚书胡宗宪、清代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、近代国学大师胡适等都是从这条古道走出大山的,这使得古道不仅含义着通商,更有了文化和传奇。就冲这些名人曾经在古道穿越,我更有走走“徽杭古道”的理由了。
这年头,凡带个“古”字的,便显文化和价值,便有了追求与附和的人,更有了在可能的情况下沾点气息的冲动。对于古物、古字和古画等价值不菲之物,自然非我等穷人和凡人所想。但对于用自己的双脚就能获得到的古道,倒是可以想方设法满足的。
说是古道,其实多半已没了古道的标识和味道,也没了古道的古色和古韵,更没了古道中常见的古迹和古物了,但称之为山间小道倒是贴切。
虽没了古道的感受,没了古道的怀旧,没了古道的伤感,但景色优美,休闲舒心。更由于线路成熟,强度一般,所以值得一走。在蜿蜒却并不太起伏的古道中,在养眼但并不太艰辛的山途中,你可以遇见穿梭不息的众多的古道走客,壮观至极。
早上7时50分,我们从曹娥江大酒店门口集合出发,大大小小共39人,分乘2辆中巴(包括5只小蜗牛。行前我仔细研究了古道行程,感觉强度不是很大,故特意带上小女,让她也去体验一下驴行的乐趣)。12时多,到达临安马啸乡的“十八龙潭大酒店”,这儿曾经是我们去年登清凉峰的大本营,老板也熟悉。填饱肚子,稍作休息,13时许,一行39人的驴队迈出了“徽杭古道”的第一步。
我们从一个叫浙基田的小村进入“徽杭古道”,过了永来村,一路上坡,一行人零散地走在山间小道上,全然没有古道的韵味,感觉只是走在一般的山野间,好长的一段路都是新辟的机耕路,走来也不是很累。
一路嬉笑间,一段台阶在两块巨石间穿越而过,南天门到了。拍照、留影一番。过了南天门,就可以远远望见我们计划的宿营地——蓝天凹。蓝天凹是块山谷中的平地,四周山峰,遍地绿草,遍野的映山红一簇一簇的,分外好看。
因为太阳已西下,所以西射的阳光只能照射在山峰上,使得山峰和山体分色。凉风顺着山谷吹来,吹走了这一路的辛苦。
搭帐扎营、篝火晚会,十六月圆之夜的蓝天凹分外热闹。这晚在蓝天凹露营的估计有200多人。我们在2#营地,23个帐篷,加其他驴队的共59个帐篷,1#营地差不多也这个数。
当天刚好是同行驴友“开心小丫”的生日,“生日patry”也格外热闹。
第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比较短,大概只走了7~8公里,大家都觉得比较暇逸,感觉不是很累。
第二天8时许,离开蓝天凹,一路下坡,开始了漫长的约12~13公里的驴行,走的好辛苦,不过一路风景不错。
途中,我意外的在一段算是比较平坦的机耕路上不慎摔了一跤,左脚踝严重扭伤、右膝盖擦破了皮。幸好有众蜗牛的关心,队医远山大哥为我及时处理了伤口,继续驴行。不过与后来的几次溪涧戏水失之交臂,甚是遗憾。今天脚踝还是很肿,郁闷啊。
古道沿溪水而下。溪水从山上下来,清澈极了。山路边常会有些小瀑布,带着悦耳的声响从高处泻下。大小众蜗牛连续几次在溪水里戏水,我因脚踝受伤,只能做看客。
随着下坡路变得越来越陡,“徽杭古道”的精华段展现在眼前,沿着青石板的小路继续下行,隔不多远便会有一条小瀑布从左侧的山体上飞下,水花溅起形成水雾,在山风的吹动下迎面扑来,很是凉爽和暇逸。
古道的一侧是山体,树木和青草掩饰着;古道的另一侧是山谷,有溪水流淌,间杂着许多裸石,当溪水流经这些裸石时,便溅起水花。远处的山石摆着各种雄伟的姿态树立着,蓝天在山顶之上,偶尔会有白云飘出,很美。这一段全是台阶,我走得很辛苦,受伤的左脚疼得要命。
终于看到了“江南第一关”,一个小山门而已,由几条石板跨在两侧的石条上,并没有如名的规模和威武。过了关,我们抵达我们此次徒步的终点:古道饭店,饭店边上就是所谓的“江南第一桥”,一座极其普通的石拱桥,不知为何安上了个“江南第一”的豪语。不远处就是一个典型的徽州村落——鱼川村,一股浓重徽派气息的田园风光。
此次徒步“徽杭古道”,几只小蜗牛表现不错。
徽杭古道,一条值得在周末闲时徒步的山间小道,景色优美、养眼。
二〇〇七年五月四日
向小朋友们学习
向小朋友们学习
向小朋友们学习,多学着点!!!!!!!!!!
有理
户外
要学会自救、自理
不要有太多的依赖心
户外
要学会自救、自理
不要有太多的依赖心
户外
要学会自救、自理
不要有太多的依赖心
呵呵,这可能就是做驴最基本的要求吧,
和尚第一次爬?我早就爬过了,不过感觉确实爽/
和尚文笔优美,驴性不错!
顶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