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下车,迎面扑来的是刺骨的寒风,海边真大风!这里的海和舟山相似,海中有山,山中有海,渔船作业相对有个屏障,我们首先到达的是曙光园旁的一个叫流水坑的海边小渔村,小村也就几十户人家,建在半山腰上,整个村子的房子,许多是石头直接砌成,房上的瓦片全都压着石块,整个村庄尽情地沐浴在冬天的阳光下。小村前面就是潮起潮落的大海,波涛声声,如果是春天,那就是“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”了。毕竟是渔村,阵阵冷风中,到处是浓浓的咸腥味,这应该是海水的气味吧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虽然渔村没有像样的一块土地,小村照样停着不少轿车,新式的别墅样小楼也建了不少,应该是这咸咸的海水给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吧。村子旁有三三两两的墓藏,这里躺着的应该的某个水手或船长吧。在海上拼博一生,死后天天对着大海,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了。
世纪曙光碑在海边最高的一处山上,这里真是世纪曙经首照地吗,陈老师是科学老师,她说是啊,是天文学家考证的不会有错,千年曙光首照地不仅要经度较东,纬度要低,冬天阳光是从南半球逐渐北移的,温岭石塘刚好符合这个要求,我们有幸普及了一点天文知识。
另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有一处秘密国防工程,不过已经解冻了,成了旅游景点。那就是建国初期林彪下令建设的地下秘密指挥系统。在荒脱脱的山下,隐藏着这么个工程,最先进的侦查武器也难发现吧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该工程是苏联援建,在当时是最先进的,已经可以探测到日本海上的动静,这里发出的指令可以指挥海军空军在沿海的作战,主要用途应该是对付台湾,里面看似又小又窄,通讯设备,生活用水,士兵休息处都被尽量紧凑的安排了, 现在由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,这里的设备不再发挥作用,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石塘在外以海鲜著名,上虞也曾有几家石塘小海鲜酒家,我们在石塘也品尝到了东海带鱼、海螺丝、墨鱼,这个倒不是石塘特有的了,给我们影响最深的还是那浓浓的咸腥气味了。
到建德已是晚上八点,预定的旅馆叫望江宾馆,大厅的所有沙发是浅灰色的底,可是座位部分已经是将近深灰且油腻了,大家心情有点灰暗的进到各自房间,竟发现所有房间面对一条宽宽流淌的大江,哦,那就是新安江啊。
清早起来,第一件事就是到江边走上一走,新安江河面宽阔,河水清澈见底,不停流淌,温柔如碧绿绸缎。她的流水来自新安江发电站不停的发电用水,也就是说,她流淌的水来自千岛湖 。感受下水温,冷,但不刺骨, 由于千岛湖水泉水成分多,因此冬暖夏凉。也因此形成建德冬暖夏凉气候。建德人没有辜负新安江的美丽,沿江景观青石铺地,花草树木与江水相映辉,形成山水秀丽,空气清新的好景致。
新安江以全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闻名,我是在七十年代通过父亲的香烟盒认识这个水电站 ,今天第一次来到它的脚下。工作人员带我们参观了五十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九组发电机组, 目前仍在正常运转。我们还参观130多米高的大坝和巨大的溢洪闸,以及变压电器,在当时资金和技术非常缺乏的情况下,建成如此巨大的发电站确是不易。大坝有些破旧,但发电功能不减,依然为华东六省源源不断提供动力,虽然现在已有三峡电站,但这毕竟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,在没有专业队伍的情况下,在“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,创造条件也要上”的精神感召下,历时五年建成。也算中国人自力更生、发奋图强的一个最好见证。在美丽山水的怀抱,参观如此意义深远的工程,禁不住为浙江的美丽骄傲。是的,浙江崇山峻岭,没有广袤的平原,却有美丽的江、美丽的水。
也许是爱屋及乌吧,我们见到的建德市区环境整洁,交通顺畅,处处郁郁葱葱,市民广场、体育馆都已建成,整体环境比温岭不知好多少倍,就是空间显得局促,应该是山区县市的共性吧。
来到新安江,品尝新安江鱼自然成为用餐首选,我们点了清蒸剁椒鱼头,清蒸白条,果然鲜美,名不虚传啊,大家一阵狂扫,盘子已经见底,建德大概靠近安徽,菜肴其辣无比,吃的大家的舌头差不多要麻了。
气象预报说傍晚有雪,中午天空陆续在飘下雪花了,我们赶在积雪之前,告别了新安江。
好文章,不但记实性强,而且知识性更强。
感谢夸奖!
不好意思,图片不上去,请各位指点
感谢老白,照片终于上了,这些都是老刘的作品,也感谢老刘,既驾车,有拍片,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