唢呐:花果山,大圣地。
2日的活动,在组长“湖之白马”的计划书里十分丰富。介绍中也说,风光明媚的连云港,素以“海、古、神、幽、奇、泉”著称,山海相连,各具特色,山清水秀,景色迷人。计划书里更是排了四条线路以供选择。在早餐后,大家还是意见比较统一地决定先去一个地方——花果山。做这个决定,是因为不论老幼都对西游记的孙悟空颇有好感,都想前去看看他的老家如何,对这个出身贫寒、无父无母,受尽苦难、苦练本领,敢作敢为、捅大娄子,爱憎分明、做实诚人,恁是凭了一身本事位列仙班的大圣的住处,大家都兴致很浓。当然,也掺杂着“风雨兼程”身体不适的成分在里边。
1日晚喝罢组长“湖之白马”带来的两瓶剑南春,大家喜气洋洋地回到酒店住宿,各自洗漱休息。半夜,“风雨兼程”即告不适,发烧,身寒,急煞“秋枫听歌”,又怕用对讲机吵了大家,即遍打电话寻药。其中,当然有唤不醒的(诸如“郭莫弱”)。还是组长“湖之白马”起来应付了下,对症下药的药没有找到,“风雨兼程”又不肯去医院,严实地裹了被挨到天亮,似乎有所好转。起早,“世界人民33”还是不放心,单独出去给“风雨兼程”买药了。
“风雨兼程”身体不适,可能是旅途劳累,也可能是剑南春的问题(这个,组长“湖之白马”应该心里有数),但也有人猜想是湘西部落里的哪个姑娘对他下蛊了。
连云港的花果山显然是名声在外的。接近景区就看到大大小小的车辆已经在排队进去。路边的住户也就瞅准这个机会,拉客人停车,同时吃土家菜。“锐”和老沈一车,已被旁边的大妈说动心,靠边停车去了。其余的在组长“湖之白马”的带领下,缓慢向景区停车场前进。
下了车,迎面看到山顶上树着一棵松,跟周边的树木样子很是不协调,分明是人为地塑造上去的。塑造这棵松,意在何处?这棵树的旁边是一绺所谓的“瀑布”。从样子上看,估计也是人为的。
花果山,这个季节也没有多少花果飘香的意思。山,不是很深幽;树林,不是很浓郁。这里的山,总觉得缺少点什么。山门是借了孙悟空的形象作了点修饰,上书“花果山”三字。山门背面的匾额上镌“东胜神洲”四字,为沈鹏先生题写。进了山门,抬头看景区游览线路图,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,路途想来比较遥远,再加上平素的山景,没有了走的兴致。“世界人民33”却执意要走,最后在导游的介绍下改了主意。大家都很明确,其他景点可以不去,水帘洞是必须去的。因此,第一站就是坐景区中巴前往水帘洞。
这里的山路十八弯,景区的中巴师傅技术都很娴熟,人坐在车里往两边直晃荡。在这样的山路上开车,车是被要了“命”的,让司机反复折腾。下山时,半途上有给中巴刹车片降温的地方。只水一冲,水雾便蒸腾而起。可见中巴之“苦”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江苏三地11.jpg

中巴将大家带到三元宫停车场(近年三元宫易名海宁禅寺)。到水帘洞须经此地,过三元宫拾级而上,便可达到水帘洞。先前,水帘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,往后,不知是什么原因,里面便有人工隧道,通到下层平台。我们所见的水帘洞,大致就是照着《西游记》里的样子在这个洞穴前挂了一帘水而已。全无吴承恩写的“一派白虹起,千寻雪浪飞;海风吹不断,江月照还依。冷气分青嶂,馀流润翠微;潺湲名瀑布,真似挂帘帷”的意境。而且,这一帘水,也有可能是加工的。山,因水而秀;水,因山而深。这就是花果山所缺少的吧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江苏三地09.jpg

不论怎样,到了总要进去瞧瞧,而且不走回头路。我们也学着孙猴子一般,裹了衣衫,飞快跑进洞去,但未见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,也未见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。只是毛糙的用一般混凝土糊弄着的洞穴。孩子们却因这一帘水而激动。戏水的天性,使他们觉得这一帘子水,值得。
沿着蜿蜒的洞穴,出了洞口,已在另一端平台上。一班民俗打扮的吹打乐手和几个轿夫在那里设了个情境。凡有游客上得轿来,便拉开阵势吹打起来,轿子随着乐声绕着平台兜一圈。乐声里,以唢呐为主,有《百鸟朝凤》之类的,当然不能少了《猪八戒背媳妇》。看到这段,倒感觉有了些许苏鲁一带的地方特色了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江苏三地10.jpg

下得山来,已经中午时分。下山路上,仍看到一拨拨的游客,正在艰苦地爬山。不知道他们是否有滋味。于是,开车,去城里吃饭。就这样离开了大圣的家。
或许,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情趣。其实,顺,或不顺;乐,或不乐,都在一刹那间。俊,或不俊;美,或不美,都在看风景的人。就像这段文字,掺杂的可能是多种感受。(待续)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-10-24 15:14:40编辑过]